灯光柔和地洒在刚孵化的小鸡身上,也照耀着这群专注于小鸡性别鉴定的小鸡性别鉴定师。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张海玲的工作仿佛需要十八般武艺的结合:老僧入定般的专注,外科医生般的手部灵活,以及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她的动作迅速而精准,只需三秒钟,就能将刚刚孵化的小鸡区分为公母。
然而,她的工作却显得单调而枯燥。从早到晚,除了短暂的午餐时间,她必须坐在呈品字形的操作台前,保持着一定的频率,重复着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速度和准确度是考核她薪资的两大指标。
这个充满神秘感而又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被称为小鸡性别鉴定师或专业辨鸡师,即专门辨别新生小鸡的性别。但在张海玲和她的同事们看来,她们的工作其实就是简单的“分公母”。
与张海玲相伴的那张操作台上配有一盏小台灯,帮助她们更精准地识别雏鸡的性别。灯光照在小鸡上,也照在这群小鸡性别鉴定师身上。
流水线般的工作环境中,张海玲每天骑电动车来到孵化厂。因畜禽场所疫病防控要求,孵化厂往往远离城市中心。她的工作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这个地方养鸡历史悠久,规模养鸡场众多。
进入孵化厂车间前,张海玲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消毒程序。在孵化厂,不同颜色的工作服代表着不同的工作,蓝色工作服对应着“分公母”,橘黄色工作服则是负责为雏鸡打疫苗的。
她们被允许带入手机和水杯等必要物品,但必须给这些物品套上一层保护膜。没有特殊情况,这些准备工作要在7点前完成。
车间里的操作台呈直线型布局。搬运工将一箱箱鸡苗拉进车间,分发给每一位小鸡性别鉴定师,她们将筐放在操作台的中间位置,经过鉴定后,一侧的筐装公鸡,另一侧装母鸡。
当操作台上计数器开始跳动,当车间里几百只甚至上千只雏鸡叽叽喳喳开始叫唤,张海玲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口罩是必需品,有些小鸡性别鉴定师还会戴上指套,因为在鉴定过程中有挤胎粪的步骤。
孵化厂的几栋大楼里,能见到的工人并不多,却保持着每天出苗50万只的节奏。孵化中心所在的公司负责人祝德三提到几年前,为实现工厂升级换代,他们引入智能化孵化等设备,从养殖到孵化基本实现数字化或智能化管理。
“分公母”则是现代工厂里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工作业环节。祝德三对记者专门来报道“分公母”不是很理解,他认为焦点应该放在育种、保种那些重要的工作上。
对于不了解行业的人来说,听到“小鸡性别鉴定师”,都会好奇为什么有这个职业,怎么去鉴定?祝德三说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很难从外表上分辨性别,专业鉴别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快慢羽鉴别,一种是翻肛鉴别。
在国内大部分养鸡场,通过看鸡屁股来鉴定小鸡性别是这一行通用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鉴定,有专家解释说与公鸡和母鸡的市场需求有关。公鸡通常用于生产肉用鸡或斗鸡等,而母鸡则主要用于生产鸡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养殖者需要分别饲养公鸡和母鸡。另外,通过分别饲养公鸡和母鸡,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繁殖过程。
除了这些原因,祝德三提到两广地区有吃阉鸡的习俗,因口感更好,阉割的鸡比公鸡更受欢迎,价格也更高,市场需求量更大。从商业角度来看,“分公母”具有更重要的价值。一旦雏鸡的性别鉴定出现大规模错误,生产企业将面临巨额经济损失。
全国究竟有多少小鸡性别鉴定从业者,祝德三表示行业内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但她们无疑是这条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张海玲从来没有想过会和鸡屁股、鸡粪打交道。从事小鸡性别鉴定工作前,她在一家超市工作,收入尚可,但经常需要加班,难以兼顾家庭。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玲得知朋友所在的孵化厂正在招聘员工,去看了看工作环境后,她决定试一试。
祝庆华负责的孵化中心引入了国内先进的大箱体孵化设备,整个孵化流程实现了环境控制、照蛋落盘、禽雏处理、防疫注射切嘴自动化和智能化。多条前端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意味着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分公母”。
祝庆华非常注重面试环节。她会让应聘工人现场分鸡苗,祝庆华说只要一上手,灵不灵活,认不认真,基本就能看出来。她还会提前告诉应聘者,过敏、晕血或对工作环境气味敏感的人并不适合这项工作。
祝庆华心里有一个用人标准:不太看重学历和文化水平,只要勤快、有责任心,最重要的是爱学习。培训时间通常为三个月,要求一段时间内连续保持98%以上的准确率。
从新手进阶为熟练的小鸡性别鉴定师,张海玲比其他人要快得多。在那批招聘的5个人里,张海玲晚半个月参加培训,却提前正式上岗。速度和准确度双管齐下,张海玲的鉴定技巧越来越娴熟,她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前三的榜单上,甚至达到免检水平,被其他工人称为“手速王”。
成为熟手后的张海玲对速度和准确度的把控游刃有余。实行计件取酬,工人自然地会加快“分公母”的速度;而工厂的管理者对客户负责,要保证“分公母”的准确率。
质检环节是工厂为了在速度和准确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引入的。质检员的操作台位于车间四个角落,以区别于普通工人,从事质检的工人都是有着十几年的“分公母”经验的熟手。她们不定时地从工人身边取回鸡苗进行检查,抽检时,不固定数量,也不固定小鸡的性别。
人与机器,在“分公母”这一环节,似乎还是人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祝德三在南昌参加的一个畜牧博览会上看到了几种新设备用作小鸡的性别鉴定,但据他所知,还没有哪家工厂在大规模使用这类设备。祝德三也表示,如果未来设备能够真正成熟起来,比人工更加高效、准确且性价比高,他们也会做进一步的考虑。
对于张海玲和黎春萍她们来说,尽管她们是生产线上少有的人工岗位,但她们从未考虑过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被机器所取代。在她们看来,人的直觉和经验是机器无法替代的。